目前分類:我以這樣的角度看世界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「近年來,學生國語文程度備受質疑...」

「台灣學生國文程度逐年退步,連公務員也別字連篇...」

「公務人員甚至一些公告都有很多錯別字,國文程度的低落更令人憂心...」

  這些內容在新聞上並不少見,內容大同小異,無非是「應該增加國文課堂數、增加文言文比例、家長認為...」等等,但是這裡並不討論那些「表面(謎:或許用實際比較好?)」的議論標題,而是回歸語言產生的目的、與應用面的「本質」。

一、語言的定義與目的
  讓我們來看維基百科是怎麼定義語言的:「語言就廣義而言,是一套共同採用的溝通符號、表達方式與處理規則。符號會以視覺、聲音或者觸覺方式來傳遞。嚴格來說,語言是指人類溝通所使用的語言-自然語言。語言的目的是交流觀念、意見、思想等。」

  沒錯,語言的目的是用來交流觀念、意見、思想,以邏輯思維來推導的話,「不能用來交流觀念、意見、思想,就不是語言。」。在日常生活面,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的語言正被使用著,例如中文、台語、英文、日語、PTT鄉民用語、次文化專用語言、手語、旗語等等,使用族群有大有小,不過只要是雙方能用以溝通,他就是一種語言。回到開頭的內容,那些所批評的是實事求是還是吹毛求疵?

  以最原始目的論,只要一方能使用語言將本意完全確實地傳遞給另一方,那麼我說語言的使用是正確的,使用錯誤的情況便是會錯意無法會意了。會錯意發生的情況在於雙方都了解語言的使用方式,不過可能有多種解釋方式(如一語多關、似音字)、或是錯別字;無法會意則是使用不同語言的情況、或是錯別字。另外,字跡太過潦草、華麗以至於讓人會錯意的情況也是有的。

二、語言使用產生的弊病
  說到這裡一定要提一下成語、文言文,這通常是從小到大各類考試一定會碰到的「判定國文程度」之方式,也是各大媒體、各校老師、家長學生最關心的話題,到底什麼是所謂的國語文程度優劣、國文程度逐年退步?我認為只要能達到能交流觀念、意見、思想,就是優秀的語言使用者,不過台灣一向要求「好,還要更好」,所以會更進一步學習艱深修辭、文法,來締造自己比他人高人一等的「錯覺」。

  讓我們模擬一下狀況,「唉呦!那個人講話好有水準,二三句話就帶句成語,想必國文程度不錯。」「是啊!真不虧是文學大師,講什麼內容太高深了,我根本聽不懂。」,什麼之乎者也都跑出來了,台上講者看著每個人都對他頻頻點頭,還認為自己很厲害。為什麼要說是錯覺?因為確實是錯覺!千萬不要忘記語言的本質是用來溝通的,只要你的想法無法讓對方理解,那些高深詞彙、複雜文型都是自我感覺良好、毫無用武之地,那些讓你感受到高水準的語言只有在同樣水準以上的人才能使用,如果自視甚高的話,你會發現生活圈會越來越狹小,這樣真的好嗎?

三、中文學習的錯誤想法 - 文言文
  文言文在現代的使用也是,很多學生都抱怨文言文看不懂,試問為什麼我們必須要看懂?如果是看著翻譯覺得不好想要研究原文我絕對支持,不過全部百分之百的學生都是這麼認為的嗎?出一篇看不懂的文章、問一題看不懂的題目、回答不是本意的答案,這就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目的?還記得前幾段說的那些自視甚高的人嗎?沒錯,你看不懂他看得懂,如同知法玩法、知國文玩國文,看你錯他們超爽的你知道嗎?

  這並非我反對文言文的學習,我們可以當作一種推理解謎遊戲,只不過公布解答的都不是出題者才是令人最不快的,那些解答只不過是多數決而產生的結果。另外各門各派所提倡的「多閱讀文言文增加國語文程度」的說法,為什麼我們要學習一種用「猜」來解釋的語言?(謎:猜久就用背的),要增加國文程度,非得要用文章方式學習的話,也是要使用一篇符合正確難易度的字彙、修辭、文法等等被精心設計的文章,而不是「嗯,這篇寫得好,放到高中國文教材裡。」。

四、結語
  回到本文的主要目的,要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語言使用者,並不是去使用那些艱深冷僻的詞彙,而是讓自己使用語言能充分讓對方了解意思、傳遞你的觀念、意見與思想。我自己使用語言就不是非常出色,很多想表達的內容無法文字化,也有可能是本篇某些內容牽扯的東西太廣,並不適合放在這裡而不好拿捏。有位高中國文老師這樣說過:「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文字化,如果你寫不出來,那就是代表你國文不好。」,想想中文字這麼多種,這句話才是最能判定國文程度的方式吧!

銀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現今世界上存在著許多的宗教,以廣義論來說是一種團體行為(三人以上,即為團體),本篇所討論的並非宗教本身,而是個人與團體行為的探討,舉例來說,歌手的歌迷團體(對人)、單車友好會(對事物)等等,而宗教則是一種對神或精神象徵的團體行為。

  本篇會從最古早的宗教起源開始猜測可能的結果,正所謂事出必有因,開始有宗教的出現必然與人、神、精神象徵等其一開始有思想出現,否則不可能成立現今種種宗教的存在。

  首先,宗教這樣的團體成立,必須來自信眾的支持,又稱為信仰,而團體的成立非常簡單(三人以上),所以我認為在早期具有非常多的宗教,但是絕大部分不會有歷史紀錄,而隨著時代的演變,許多的宗教就消逝在時空之中,直到現代所看到的這些大型的宗教團體,如佛教、回教、印度教、基督教等等。就像現今的流行團體的時代演化一樣。

  那為什麼這些宗教可以存活下來呢?就要探討讓信眾持續支持的原因,人的本性會在自己生理、心理上感受到危機時,尋求強大可供庇護的來源,而宗教就是其中一種,主要提供心靈與精神上的慰藉,又因為人是群居性動物,走向一群相同信仰的人群之中是很正常的(如幫派等),這段是在敘述宗教的正向吸引力。另外各宗教要如何證明他們的強大力量呢?早期民智未開,很多江湖道術都是利用科學原理去詐騙,即使在現代也不例外,這是用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感,來表示他們的權威,不過這些只能算低等招數。再高一等的方法,就是利用因果論,其實這只不過是邏輯上的推演,只不過更高深了一點,比較有名的應該就是蝴蝶效應了,例如說,我看到有人家裡瓦斯管線破裂,就可以推斷可能會有火災,但其實這是可想而知的事,不過會有人會認為是預知能力而崇拜,以上所說,只能說是中等招數。接著就是現在各大宗教的存活原因之一 ─ 預言,在解說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:

  小明某天走在街上,看到路旁有算命攤好奇跑去給算命師算命,想看看自己能活到幾歲。算命師看了看小明,語重心長的說:「唉!你的命很硬,我從來沒看過這麼硬的命格,我想可能沒辦法撐過五年,我想最多就撐到十年吧!」小明聽了心裡自然不舒服,但是過幾天小明就忘記這回事了。十年之後,小明沒死(謎:不然我故事要怎麼講!?),想起十年前的算命,跑去跟算命師說;「你看我現在生龍活虎,哪有什麼毛病?」算命師說:「唉呦!你就是因為命太硬了,所以想死也死不了啊!」

  這段故事的意思是,只要沒有把話說死,你想要怎麼解釋都可以,寫得越艱深難懂、或是詞不達義這樣的預言最好,而且最好是很模糊的觀念,例如2012年之後人類、地球會淨化,到底地球有沒有毀滅?沒說!淨化也可以說地球變乾淨了啊,說不定是環保意識抬頭,事情絕對不會講清楚、說明白,然後還有什麼天機不可洩漏的謬言,其實這些都是防止拆穿的保護機制。另外為了快速提升宗教的權威性,會有大量的預言存在,然後你會發現能解釋的都留存了,不能解釋的都隨時間淘汰了,留下的就是現今這些的宗教,這些便是宗教大量預言的陰謀!

  除了正向吸引力,還有對非宗教的負向排斥力,有點像"只要沒依照大眾的規則走,自然會被大眾排斥"一樣的想法,不過宗教對這塊下了很多工夫,像是佛教的地獄論、基督教的得永生論等等,主動讓人心產生畏懼,吸引民眾信教。

  以下,讓我們用條列式稍做整理。

一、宗教因為成立門檻極低,所以在早期擁有非常多的宗教。
  三人以上即成團體,隨長時間至現代所剩不多,但是規模幾乎都變得非常龐大。

二、宗教是利用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感,來表示宗教的權威。
(1). 負向
  利用怪力亂神使人心惶惶,例如佛教的地獄論、基督教的得永生論等等。

(2). 正向
  神化,創造力量強大的形象,足以對人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威脅,但是亦能保護,給予心靈上的慰藉。

因果論可以用在任何地方,因為本身就是邏輯觀念,只是被宗教拿去利用。

三、宗教存在的必要性
  在現今,宗教的存在是必要的,因為人性的關係,內心脆弱時會想攀附強大力量這是必然的,除非要全世界的人內心都很堅強...
  另外,宗教以因果論規制了社會道德,讓信眾相信違反社會規範是不正確的(下地獄之類的),在道德淪喪的環境裡,宗教確實有必要性。
  
四、結語
  我認為,沒必要去接觸宗教就不要接觸,因為也是有人不依靠宗教過完一生的,可以把宗教當做一種社團,與其他人互動或研究內容,既然是一種社團,可以找比較具有實際用處的,像是機研社、登山社等等。宗教性社團給你的通常只是精神上的提升,而且萬一沒提升還浪費一堆時間,以平常心看待,找尋自己最有興趣、對自我有幫助的才是最重要的!

銀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